|
不要讓那些禮節模糊了學佛的重點!禮是需要,但是禮更需要節制,所以叫做禮節。節是節制,不是沒有節制的,希望大家在學佛時互相恭敬、互相尊重,但不要卑躬屈膝。 |
我們要告訴各位,對宗教絕對不要抱持著那一種「神聖」不可侵犯的觀念!雖然以出家人的立場,大可以像其他人一樣,跟各位講說:「佛法多殊勝、修這個法多殊勝,所以你們對上師要恭敬異常,叩拜時最好是上師沒有叫你起來,你就不要起來!」這個叫做「愚民政策」。
其實北傳佛教中很多儀軌--或說「規矩跟制度」,都是來自古代的那些國師。什麼叫國師?住在皇宮裡接受皇帝招待的、供養的這些大修行者是也。這些大修行者,當然是有成就的,只是因為他們住在皇宮,於是其他人就把皇宮裡侍候皇上的那一套,拿來侍候「國師」。我告訴各位這絕對是錯誤的,你不要再用這一套。那種比擬皇帝的禮儀,假如照著做,那就是如愚癡法了。修行應當如「真如」法,不要如愚癡法。
南傳佛教不來這一套,什麼「僧王打兩下可以消業障,消完業障包紅包」的這種文化,我們這裡絕不許可,而且它跟佛教的真理更是完全無關。又,傳統藏傳佛教問題也是相似。因為它是政教合一,教王即法王,伺候和上根本就在侍候皇上一樣,,我們也不走那一套。學佛要學的是覺悟,你只要懂「覺悟的那一套」是什麼即可。
在新的時代就該建立起對應現代的倫理和規矩,它不一定要古代的那一套,不必像對皇帝般那麼卑屈,大家彼此間只要互相尊重,互相恭敬,就夠了;而為了使群眾運作能夠順利、自在,倫理、次序是一定要有的,但是不必那麼囉嗦!譬如說頂禮,一拜就一拜,就別一定要拜三拜。
所以不要讓那些禮節模糊了學佛的重點!禮是需要,但是禮更需要節制,所以叫做禮節。節是節制,不是沒有節制的,希望大家在學佛時互相恭敬、互相尊重,但不要卑躬屈膝;應該站在平等的立場,了解人人都有一樣的佛性、一樣的人性,你的尊重不只是尊重個人、尊重和上,而是尊重三寶。
現今社會有很多新興宗教團體,總是一再塑造某個教主的殊勝感和權威,也一時造成群眾的狂熱。那是不對的!學佛是要學覺性,學著警覺,各位不要跟著墮落。
【我要護持此篇文章】
|
|
copyright 2006 (c) Huayen World , All Rights Reserved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