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要知道,人活在慣性中,活在概念中,那是一個相當煩惱的事,我們人與其他的眾生有一個最大的不同就是人的腦筋在起絕對的作用,當你這腦筋是屬於慣性的、概念的那種人生是隨著業力生死輪迴。慣性也好,概念也好,佛法的術語叫【相續心】,相續心是輪迴本,你要怎樣斷除輪迴的根本,那只有用【覺性】,用佛法去學人生覺悟的法。 |
|
【華嚴戒法】是從「華嚴經」以及各種「華嚴部」裡頭的各種經論,把它摘錄出來的。
我們要知道,人活在慣性中,活在概念中,那是一個相當煩惱的事,我們人與其他的眾生有一個最大的不同就是人的腦筋在起絕對的作用,當你這腦筋是屬於慣性的、概念的那種人生是隨著業力生死輪迴。慣性也好,概念也好,佛法的術語叫【相續心】,相續心是輪迴本,你要怎樣斷除輪迴的根本,那只有用【覺性】,用佛法去學人生覺悟的法。
好多人不敢來受戒,因受戒以後就要吃素了,尤其不敢受菩薩戒,因家中還有人吃葷啊!奇怪,受菩薩戒跟這些有什麼關係,因為你被整個佛教社會的雜訊所污染了,因為這個污染,所以你就容易起慣性,而不容易去發覺你到底在幹什麼?菩薩戒就只有那一條嗎?它還有很多更重要的,你為什麼不從重要的地方下手,而從枝末的地方,菩薩戒根本沒講這種事,你為什麼要延伸到那地方去呢?結果菩薩戒裡講什麼你都不知道,這也就是活在慣性裡頭,活在概念裡頭。
受持戒法有一個基本的前提,那就是要先學,跟你講怎麼持,現在你也不懂,你就先學以後,才知道有這麼多事,可是你能知道怎樣去用嗎?大概都還在【摸索】當中,在這階段裡我們是來【學戒】,學著怎麼持戒,你邊學,不要看人家有沒犯戒,跟你沒關係,你也不要那麼恐懼你有沒有犯戒,你現在在學,學多少,做多少,學一分做一分,學十分做十分。
不是受戒的人才有因果,沒有受戒的人也一樣有因果,大家都一樣平等,平等,你學一分好一分,學五分好五分,學十分好十分,決不可以有恐懼心,更不可以去恐怖眾生,相互勉勵可以,這個人已受戒十年了還海鮮、牛排一直吃,那你可以可以告訴他你受戒白受了,十年都沒進步啊!
那他說十年都沒吃,只有今天吃剛好吃被你碰到了,如果他沒打妄語,你也特別因緣不要去毀謗他,也不要恐嚇他,只是提醒他,我們只要能免儘量免,就可以了,所有的戒律都是生活中的事,生活中有的、受戒的,有的愛甜的,有的愛圓的,有的愛方的,有的愛紅色的,有的愛黃色的,這都是他的習性,習氣如此,我們不要去恐怖他,我們只要隨緣、隨份、隨力,我們儘量做到戒品上所要求的上等戒、上品戒,這是最好的,
不是剛開始你可能做不到那你不要要求果地的部分,不然你就會做到真正的顛倒(倒頭栽),因為我們都以果地的百分之百來要求,所以大家持戒才會持的很痛苦,我們從因地來我學一分得一分,學五分得五分,這樣就會很輕鬆很圓滿,假如你想要得分就自己要求得十分,如果要求不到,我只得八分那就得八分,你不要像小孩,我應該考一百分,怎麼考九十八,要去跳樓,沒有人這樣要求你,當然滿分最好,如果沒有一百分我們自己勉勵下次得到一百分就好,這是我們應該有的持戒態度,不要扭曲它,也不要放縱自己,來受戒,也都沒有進步,那就無意義啦!我們是要求自己要進步,沒有要求七天結束以後就一百分,讓你知道這些戒項該怎麼守持,我們儘量朝著這個目標來前進。
戒品受完以後,大家要常回來共修,持戒不是受完戒就沒事了,要常常回來共修,我們同修當中要每半個月誦界一次,可能我們要求的不一樣,每個禮拜要回來,一次菩薩界,一次普賢界,這裡面還要請各位來公推一個班長,一個大班長,北、中、南各處都有共修,各位在各地選一處共修,但是我們這一會要選一個大班長,一次當一年,有一信物交給你,社會上叫爐主,你叫戒主,你當大班長,要把這些同學集合起來。
你要是對這個法有信心,就能把這個法推動,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根源,我們受戒後,戒體要怎樣精進,在持戒上相互勉勵,我們來持戒共修時,師父會來開導我們,戒品上要注意那些事,這個部分才是我們真正的生命藍圖,真正我們行為的規範,一個啟示,希望各位有所認知。
【我要護持此篇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