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海印三昧行法(三):信位二十二法 【文/禪法院整理】 |
|
|
|
信位原來二十位法,後來我們為什麼改為信位二十二法,關鍵就在這個地方。第二十、二十一,我們加了一個普賢心和普賢行法。這個一般在六位行法裡,是把這兩個併在十住位裡頭修,我們說對不起,前面的基礎夠了以後,同時具備這兩個因素,才有可能入法界。不是入法界後再修這個,這是不一樣的。 |
|
先跟各位講,Dharma跟Moksha,是不同的。在Moksha的行法裡,華嚴的行法叫海印三昧行法,跟其他的行法又不一樣,我們先把這個部分弄清楚才能了解到下面要進行的是什麼樣的一套工程。
所以信位原來二十位法,後來我們為什麼改為信位二十二法,關鍵就在這個地方。第二十、二十一,我們加了一個普賢心和普賢行法。這個一般在六位行法裡,是把這兩個併在十住位裡頭修,我們說對不起,前面的基礎夠了以後,同時具備這兩個因素,才有可能入法界。不是入法界後再修這個,這是不一樣的。因為在這個地方,它是一個必備條件,第一個告訴我們,前面是充分條件,到這裡再具備這個條件,信位才會滿分,信位滿分,進入法界就好修了。
假如我們進入法界再來修這個可不可以?那普賢心與普賢行法這兩個部分,所要花的時間,會更長,長多少倍那就很難說了。這兩個部分是最後要具備的,這個叫做華嚴經行法的說明。要注意,經的行法到宗裡頭來就不一樣了。宗的行法是要把這個東西變成最前面的東西,大家要留意到。因為經的行法,它是記載在後面的,可是要進到我們道場來修行的時候,第一個就要你具備這個條件,所以跟你講不一樣。
因為我們確確實實看到,好多同修修到某個程度以後,某個程度其實在我們修行來講,那個程度只是第一步而已。就像那小孩子,叫他站起來,搞了半天站起來!就走路!他第一步才邁出去以後就出問題了。你把手放開,讓他自己走,真正開始走路,開始要走的時候,其實是搖搖晃晃。你知道嗎?小孩子開始學走路,走一走,你會發現一種狀況,他會坐下去,不是跌倒;小孩子剛學走路,不會跌倒。你去注意看看,走一走,走一走,他晃晃晃晃,不穩的時候,咚~他坐下去了;然後你注意看看,叫他起來,起來!他是坐著起來。大家聽得懂嗎?坐著起來。有沒有印象?回家去看,看小孩子,看嬰兒,一歲左右剛剛會走路。他走走,搖搖晃晃,跌倒坐下去。然後他要起來的時候,他就怎麼樣?他就坐著起來,你去留意這一段。我們修行技術就是要留意到,你不會坐著起來,或著坐下去,坐下去是蹲下去這樣坐著的。在修行技術面,這是很重要的一個關鍵,因為我們要恢復到嬰兒時期。我們在講,你都不知道,我也不知道。我是摸索好久,才知他犯了一個毛病,大人的毛病。
真修行,是會回到嬰兒時期來,那個才對。所以,我們設計整個制度架起來,從宗的指導架起來。行法分四個步驟。第一個步驟,叫基礎班;第二個步驟,叫初級班;第三個步驟,叫中級班;第四個步驟,叫高級班。
第一個步驟,就學體位法、氣功跟真言法,三個基本項目。
第二個步驟,練呼吸法。
第三個步驟跟第四個步驟,通常我們不談,因為有善根的人,這兩個步驟當中你就會到達剛才講的地方。假如不會,那就要上中級班。
這中級班是個錯誤的教法,講清楚就是用體位法來帶動呼吸法。第四個步驟,才把你導正過來,用你的呼吸法帶動你的體位法。就這麼簡單!但是一個步驟練三年。先把工程面,Dharma的部分給充實起來。假如沒有的話,那這個技術一定要很精準。都可以不講理論,你要很精準地做到;講理論就要做到標準,關鍵就在這裡,沒為什麼。所以這些東西,技術面本來就不難,師父講的是很簡單帶過去,這裡面是全方位的,各方面都有的,你不到位不是不行,但是你要做到位。
【我要護持此篇文章】
|
|
|